傳媒視角
秦嶺“識菌”人(3)把論文書寫在三秦大地上
陜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研究中心團隊不光開展菌物的基礎研究,還堅持“把論文書寫在三秦大地上”。
近年來,陜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研究中心團隊堅持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、有效服務地方經濟、提升自主研發能力”,分別在柞水、韓城、寧陜等地建設了陜西省科學院食用菌技術研究示范基地、陜西省科學院秦巴山區經濟真菌技術試驗示范基地、秦南食用菌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等產學研平臺,開展優良菌種的選育、栽培技術的試驗研究和推廣示范?! ?/p>
依托各產學研平臺,該團隊分別進行了羊肚菌、靈芝、竹蓀、烏天麻等珍稀菌類,平菇、雙孢菇、草菇等關中和渭北地區主導品種,香菇、黑木耳、豬苓等陜南秦巴山區主導品種的優良菌種選育、栽培技術試驗研究和示范推廣工作?!斑@些品種的研發推廣基地分布陜西南北,形成了陜西省科學院在經濟真菌領域的研發推廣體系,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?!标兾魇∥⑸镅芯克彼L、陜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研究中心主任李峻志研究員說。
“快來我們棚里看看,這些木耳是咋了?”“李老師,聽了你的建議,我那幾個棚長得好得很!”……在商洛市柞水縣下梁鎮的木耳小鎮,幾乎所有的食用菌種植戶都認識李峻志和他的團隊成員。在開展優良菌種選育、栽培技術試驗研究和示范推廣工作的同時,該團隊成員的足跡遍及全省各地,開展食用菌培訓活動,培訓基層技術人員和貧困戶3000人次以上?! ?/p>
堅持“把論文書寫在三秦大地上”,也讓該團隊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要摸清秦嶺大型菌種“家底”的重要和迫切?!笆秤镁呀洺蔀榍貛X地區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重要產業。但是,目前食用菌的菌種大都來自外地,鮮有秦嶺本土的食用菌菌種。由于食用菌生長環境的特殊性,外地菌種的引進會帶來一系列問題。我們希望能在對‘家底’充分了解的基礎上,培育出更多我們秦嶺本土的優良食用菌菌種?!崩罹菊f,“我們對菌物的研究和利用都還比較有限。除了栽培,菌物的代謝產物、毒素、菌絲體等還有很多其他的用途。要更好地研究和利用秦嶺菌物,都有賴于我們對本土菌種資源的充分了解?!?/p>
今年8月,由陜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牽頭、陜西省首次與科技部聯動實施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——“十四五”國家重點研發計劃“鄉村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與集成應用”重點專項“黑木耳等食用菌產業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”項目正式啟動?!霸擁椖繉⒓申P鍵技術,建立食用菌全產業鏈創新技術模式并應用示范。我們將繼續發揮科研優勢,為秦嶺菌物的保護、利用作出貢獻!”李峻志表示。(張梅)